第(1/3)页 今年的秋收,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听到不和谐的声音,李沫表示很满意。 鉴于李沫之前的所作所为,刘太守今年不敢做妖了,朝廷规定的税收是多少,就收多少。 这次派过来收粮税的人员里,没有看到汤同知,不知道是怕了还是怎么的,反正没有看到人。 总之今年来的人不是去年的那一拔。 有可能是刘太守在他们来之前已经警告过了,没人敢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要收小费,比如要住好房子,比如要吃好,比如要找姑娘陪等等。 他们过来之后自掏腰包,松江县一概不负责。 可把县城里的饭馆、客栈的老板高兴坏了,那笑容简直是比二哈还傻。 师爷是最开心的一个,没有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好呀,钱包保住了,今天又是美好心情一天。 利用铁匠们做设备的这段时间,李沫又把刘师傅叫来,把造纸厂建在离县城远一点的地方。 好不容易捂紧钱袋子的师爷,那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是气的。 感情我在这边拼命省钱,大人你却在那边大手大脚地花钱,而且还是没必要的开支。 还建什么厂房,现在那么多厂房都空着,你都不用,难道留来生仔吗? 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再盖厂房,而且还离县城这么远,你想干嘛。 气死我了,师爷气呼呼的坐在书房里,看谁都不顺眼,逮到人就想骂。 刘力看着师爷像个炮仗一样,就差点火了,吓得赶紧跑。 李沫之前是打算把造纸厂设在肥皂厂旁边的,那边还有空置的厂房。 但是造纸厂的污染太大,而且噪声也很大,这影响大家的身心健康,还是盖远一点。 要想发展,就得大量生产,大量投资,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相关的问题出来。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这多少像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境界,问题不好解决。 头痛,得想想用什么招,既可以大力发展经济,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 别人穿越都有系统,都有空间,要什么有什么,简直是无所不能。 为什么她穿越过来啥都没有,老天太不公平。 好吧,回归现实吧,李沫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劳碌命,没有一天得闲。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造纸厂里的生产工人,因为污染的原因,很容易得尘肺病,所以个人防护必不可少。 没有电风扇,没有抽风机,没有除尘器,所有的粉尘都会集中在生产车间里。 现有的劳保用品,最多只能制造纱布,要想方设法搞一些防尘防面具才行。 以现在的条件,根本没有热塑性弹性体,即人造橡胶,怎么办? 不可能不顾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钱再重要都没有大家的身体重要。 这真的是一个难题,让人烦恼。 噪音方面还好,因为远离城区,不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难的是废水废渣,这可不得了,一旦排放下去,整个松江县全完蛋。 李沫花了两天时间,回忆以前所见过的环境污染处理方案。 又找了刘师傅,还有当地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问问他们这些处理方法是否可行。 之后又进行了实地勘察,终于选好地址,此处不管是离县城还是村子都很远。 重要的是,废水不会流入是饮用水源也不会流入庄稼地。 设计了几种污水处理方法,要经过实践之后才能知道哪一种最符合实际。 说动工就动工,刘师傅走路都带飞的,这一两年靠着衙门赚了不少钱,于是带着一帮人风风火火地又开始干了。 小工们必须要从松江县招,可把大家高兴坏了,现在已经农闲了,有手艺的人又开始做腐竹或者编制竹制品。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忙,因为手艺差等等原因,在这个冬季里日子过得特别窝火,没想到衙门又开始搞大动作。 工地里热火朝天,依然阻挡不了大家的好奇心。 “你们说县令大人为什么要在这里盖厂房,不管是县城还是村子都离得这么远,到底要搞什么营生呢?”一位小工一边干活一边跟旁边的人说话。 旁边的人是个急性子:“你怎么这么多废话呢,好好干活就行了,县令大人要干什么还要跟你请示吗?” “你这个人就是不会说话,这不是在猜测吗,这么大的厂,肯定要招很多人,如果是好干的活,我也打算来试试。” 旁边有人吐槽:“行了,就你那德行,还过来试试,你没看到吗,每次招工,都是招收老实肯干话不多的人,就你这个大嘴巴,除了会说,还能干啥。” 被说的人也不恼火:“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到时候你要不要一起来?” … 古代的冬天,十一月中旬已经很冷,但是松江县,到处都是干得热火朝天的人。 该赶集的赶集,该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能闲得下来的人,要么就是懒,要么就是所谓的文雅人士,要么就是年老体弱的。 孩子们可闲不下来,稍微大一点的已经去了学校,没去学校的都要在家里帮父母干这干那。 一辆马车急匆匆地往松江县衙门赶,车里是一对中年夫妻,只有一个赶车的车夫。 看马车的样子,脏兮兮的,赶车的车夫衣服都变了黄色,看不出原来的样貌,看样子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好不容易到了衙门口,车里的妇人还没等马车停稳,就急匆匆从车上跳下来。 “夫人,慢一点,都一大把年纪了,摔伤了怎么办?”男人皱着眉头说,却不忘伸手去扶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