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在有两位现成的,何不好好利用,哦,不能说利用,应该是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到李沫要改教程,萧夫子不敢说话,而是看向自己的先生。 蔡夫子心里一抖,你这是要造反吗?连教程都要改。 李沫好笑的看着两位夫子的脸色,由白转黑,再由黑转白。 “两位不必误会,本官的意思是,里面有很多比较呆板的,我们可以不用去学,比如三字经,大家学会了,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不用深刻的去研究这三字经怎么来,还有适当的增加一些别的,比如音乐课,实验课,体育课等等,让孩子们知道来学校不是只为了学习而学习。” 李沫这么一说,两位夫子明白了,还以为李沫要造反呢,表示一定尽快完成。 经过这么多次的接触,刘师傅知道李沫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不敢偷工减料。 李沫满意的点点头:“刘师傅,做得不错。” 能得到李沫的一句赞赏,刘师傅非常知足:“大人,以后还有什么工程,记得来找我,我一定会给大人最优惠的价格。” “好说。” 既然来了学校肯定要去旁边的医院看看,不知段御医走了没有,想着他有仆人,自己也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安排人手去送他。 还有刘太医,不知道能不能适应松江县的生活。 医院里仍然是人满为患,出乎意料的是,李沫竟然看到段御医在为百姓们义诊,这是什么情况? 李沫不知道昨天晚上轩王威胁段御医的事,还以为他是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想想这个倔老头其实也没那么讨厌吗?你看还不是留了下来,嘴上说着硬话,心里却心软得很。 段御医中途忙里偷闲转了一下脖子,发现李沫在不远处微笑的看着他,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段御医一时之间觉得非常尴尬,昨天说要走是他,如今要留下来的也是他。 真正到医院坐诊之后,段御医才发现自己对李沫了解的太少了,医院里有二十位所谓的护士,有十一个还是女护士,他们比跟随了自己多年的药童做得更好更专业。 还有就是三个月之内,所有的诊金全免,百姓们所购的药材都是按成本价销售。 他有问过在坐诊的两位大夫,说他们的工钱是从衙门里出的,医院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让整个松江县的百姓们能看得起病。 好在又有病人上来,挡住了他的视线,才让这场尴尬揭了过去。 大家都在忙,李沫没有必要上前打扰他们,而是回了衙门,叫师爷通知所有村子和县城里的人。 九月初一松江县学校正式开学,凡是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到学校来报名,免费入学。 但是笔墨纸砚这些还是要自己掏钱。 也可以在学校买,可以去外面的店铺购买。 为什么是六岁以上十岁以下呢,因为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帮不了家里太多的忙,六岁以下的孩子又太小,他们要住校,生活都不能自理吧。 十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一份劳动力了,家里人不可能再让他们出来。 再者就是他们大了,也不肯跟比他们还小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如果有上进心的话就会参加以后的夜校。 现在还没有夜校,只有在衙门,或者在其他几个厂里上工的人,才有机会读书写字。 李沫打算有条件之后要办一个正规的夜校,让更多的村民都能够有机会读书写字。 这本来就是既定好的事实,但是这一天真的到来,师爷还是觉得心慌慌的,为啥,因为钱呗。 你看那两位夫子还是轩王请来的,一位是前国子监祭酒,一位是国子监的夫子,工钱肯定不低吧,还有另外四位夫子,过段时间就要过来了。 只是让来就读的孩子们自己购买笔墨纸砚,但是书本,这个要衙门来出吧,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来读书,也不能准备的太少吧,这些都是要花大钱的。 伙食费要出吧,李沫的意思是学生的家长出一部分,衙门出一部分,不然别人以为学校是福利院呢。 李沫:“师爷,这个学期来读书的人应该不会多,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是很早之前就跟师爷提过的。 果然,衙门的通知已发放下去,各个村子简直是炸开了锅。 “有这么好的事,学校免费入学,村长你是不是你看错了。” 村长:“我怎么会看错,衙役过来的时候就说的清清楚楚。” “孩子去的学校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听说学校还包住,伙食出一半就可以了。” 村长:“想要送自家的娃娃去读书的,来我这里报名。” 讨论的声音很吵,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上来报名。 这样的事情在各个村子上演着。 正应了李沫那句话,在村民的眼中,六到十岁的孩子就是家里的劳动力,孩子去学校了,谁来干活。 县城里的情况就稍微好一点,学校离家里近,把孩子送去了学校,还省了一份口粮,何乐而不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