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右相国的办法!-《盛唐枭雄》
第(2/3)页
可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钱币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严重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可是如何解决呢?
朝廷上也颁布过一些政策,可是收效甚微。
这让李隆基很郁闷,几乎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因此选拔人才的试卷上,才会出现那道策论题目。
当然了,李隆基并不指望那些毫无经验的考生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要想解决这个难题,还得靠这一殿君臣群策群力才行!
“右相国,你是当朝第一重臣,关于钱荒之事,可有何高见啊?”
会议开始,李隆基第一个问到了李林甫头上,后者显然早有准备,叉手行礼之后,不慌不忙的回答起来:“回禀陛下,钱币不足,则工商不振、百姓难安、国家亦难以富强,为此老臣忧心忡忡,日夜苦思之下,倒是略有一点心得。
如今我大唐的钱币以铜钱为主,故而要解决钱荒问题,必须从铜钱入手的,多多铸造才是上策,可是我大唐境内的铜矿数量有限,又大都位于深山之中,开采极为困难、开采成本又高,纵然大量的加派人手,短时间内也难以增加开采量。
没有更多的铜锭,也就无法铸造更多的钱币了,不过老臣以为,铜钱的数量虽然不能增加,币值却是可以增加的;老臣恳请圣上下旨,在开元通宝之外,另行铸造新币,以解决民间钱币不足的问题,亦可增加我大唐府库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说话之间,李林甫掏出一本奏折、由高力士放在了龙书案上,上面详细论述了铸造新铜钱的方案,还花了几个图样。
如今流通的开元通宝,都是一枚一文钱,而新设计的铜钱、大小、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却是一枚五文钱、一枚十文钱……甚至有一枚五十文、一枚一百文的。
如此一来,以前的一枚铜钱,现在可以当成几枚、甚至几十枚来使用,也就不愁钱币数量不足了。
而且对国家也有好处,以前一年铸造三十二万贯钱,现在改铸大额铜钱,就等于一年有几百万、上千万贯钱了,无形中增加了国库收入,有了钱、国家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右相国之策甚好,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李林甫增加币值的建议,得到了一众重臣们的支持,就连李隆基也微微点头、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钱荒的办法。
不想这时候,左相—李适之站了起来:“臣反对,用增加币值的办法来解决钱荒,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一时解决了麻烦,却会伤害我大唐百年基业;难道诸位忘记了,三国时期,蜀、吴两国铸造大钱,以至于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亡国的教训了吗”
李适之不仅反对,还列举出了实例,原来这种铸造大额钱币的办法、并不是李林甫的首创,历史上早有人做过了。
东汉未年、三国时期,刘备占据益州之后,为了筹集钱财,扩军备战,下令铸造过‘直百钱’,也就是一枚一百文的铜钱,以取代之前的五铢钱!
东吴的孙权更厉害,下令铸造了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几种货币,并在民间强行流通。
相反的,北方的曹魏政权却在努力恢复五铢钱、以稳定金融秩序,可惜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五铢钱再次被罢。
接下来,曹魏开用谷物、锦帛作为交易的货币,宁可让商业状态倒退几百年,也死活不肯铸造大额货币,是曹魏君臣犯傻吗,放着现成的办法不用?
非也,曹魏君臣一点不傻,相反他们更会算长远的大账!
铸造大钱,有一利、亦有一弊,而且从长远来看,弊远远的大于利。
举个例子来说,朝廷从百姓手中买一头牛,市场价格是十贯钱,也就是一万枚铜钱。
如果铸造大泉五千那样的货币,朝廷同样买一头牛,只付给百姓两枚铜钱就可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