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砸锅(二十)-《革宋》
第(3/3)页
可吏部并不这么看,出发前的培训里面讲的明白。正因为身处海外,敢去挑战这里的官员都不胆小。在外面强敌环伺的局面又让这帮官员们更团结,更有主观能动性。就如上次会议里面就有年轻干部能准确抓住要点。至于谢松么,他能看出学社成员的不同,已经非常有眼力。至于平日里的表现,谢松也是个干才。
见李自然不说话,谢松坦然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好说的么?”
李自然只能答道“没有不好说。学社选拔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实事求是。我不是说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里面没有人才,不少有天份的人年轻的时候都夸夸其谈。恃才自傲么。学社规定的很明确,招人的条件也有解释。入社之后更要加紧学习,譬如考虑情况,就得与全新的概念理论联系实际。我这么说其实都是随口说出来的,只是练多了,没想过。”
谢松听李自然说的轻松,听的他心里面都有些紧张了。大宋学社的总山长是赵官家,官场上的人都知道。官家管理学社非常严格,学社成员也比同级别的官员干部更容易得到重用。像谢松这样非学社出身的官员自然会觉得学社是‘幸进之途’,却没想到学社是有真东西的。近两三年谢松也觉得自己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仔细钻研觉得对自己有巨大好处。却没想到他视为自己秘术的东西在学社竟然是众所周知的要求。回想李自然的表现,谢松感觉有点灰心丧气,早知道的话他就想办法加入学社了。如果早早有人教的话,谢松应该早几年就明白‘理论联系实际’,而不用白走那么多冤枉路。
可灰心片刻之后谢松又有些不服气,他就请教李自然学社里面怎么讲‘理论联系实践’。两人一聊就是两个小时,谈话结束之后谢松精疲力竭垂头丧气的回了住处。心中庆幸自己真的成长了,若是以前的话他可不会这么容易就低头向别人请教。
第二天早上见到李自然,谢松发自内心的说道“李学长,我也想加入学社。却不知学社招人是一定要回国之后么?”
李自然心中一喜,大宋朝廷以及官府里面学社学长们的地位不比各级主官差,很多时候都是谁更能干谁在部门里面就有主导权。以前朝廷没有派遣学社到欧罗巴行省,一来是也没啥人愿意来,大家不用到欧罗巴行省来就有很好的晋升前途,谁也不乐意到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二来是朝廷也认为欧罗巴行省草创时期需要依靠主官的个人资质与号召力,派遣学社来的话很容易引发矛盾。现在欧罗巴行省稳定了,官员定期轮换也上了正轨,这才派遣学社来这里搞建设。如果谢松能够主动向学社靠拢,这可是件大好事。
高兴归高兴,该说的东西可一句都不能少。李自然正色说道“谢主任,很多人都以为加入学社乃是幸进。加入学社自然会被另眼看待,我不否认这点。但是官家从建立学社之初就说的明白,想加入学社就要以华夏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理想,而不是加入学社之后为自己捞。而且加入学社之后首先就要公布财产,公布自己的收入。你愿意么?”
谢松一愣,公布财产?光是听就让他直起鸡皮疙瘩。自己的钱虽然不是什么来路不明的钱,却也不是完全能摊在众人眼前的。更重要的是,为何要向学社报告自己的财产与收入,这就是授人以柄。
看着谢松的表情变化,李自然微微一笑。他自己经历过这个阶段,所以能理解谢松的感受。李自然出身一般,可没有谢松这样大捞特捞过。便是如此他内心也经历过不小的折磨。所以加入学社的人里面,越是没钱的越容易过这个心理关口。经过这起码的忠诚考验之后自然能得到学社的认同与保护。就如学社里面被视为酷吏的监察盛康就说过一句颇值得玩味的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想到这里,李自然说道“谢主任也不用着急,我觉得谢主任是个很实事求是的人,符合这一条就属于可以争取进步的同志么。学社也没有对外封闭,自己搞个小团伙。我们也是开办课程。”
“可否将理论联系实际?”谢松大感兴趣。如果不加入学社也能学习学社的核心课程,那岂不是美滋滋。
“这些也会讲。”李自然笑道。
谢松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一定去听课!”
话音刚落,外面就有人敲门。进来的是情报科的科长。他送上一份电报,并且低声说道“谢主任,雅典发来消息。蒙古在伊尔汗国折损了两个旗的旗军。”
第(3/3)页